拼命加载中···

七座牌坊是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分别象征着“程朱理学”的忠、孝、节、义、节、孝、忠。
D1  安徽黄山
游览时间: 3小时30分
    由七座相连的牌坊组成,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步行
200米   约5分钟
    俗称“女祠”,建于清嘉庆年间,由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用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作出过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
步行
20米   约1分钟
    俗称男祠,又称鲍氏支祠。三进五开间,堂内气势恢宏、用材硕大。其中最著名的摆设,是“义田规条碑”和“嘉庆皇帝上谕碑”等17方碑刻。
步行
15米   约1分钟
    又名“鲍灿孝子坊”。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将叛乱,棠樾鲍氏父子不幸被掳。叛军要在二人中杀掉一个,让他们自己决断。谁知父子俩争先赴死,以求他生。场面感天动地,连叛军也不忍下刀!朝廷为旌表他们,特意赐建牌坊。
步行
60米   约2分钟
    建于清乾隆时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据史书记载,棠樾人江氏,26岁守寡后,洁身自好,独自将儿子抚养成人,并培育成歙县名医。
步行
40米   约1分钟
    又名“乐善好施坊”。为旌表“盐运使司”鲍漱芳和其儿子鲍均而建。牌坊为冲天柱式,四柱三间,大小柱额都不加纹饰,只有檐下镌刻花纹,显得十分朴素。
步行
20米   约1分钟
    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而建。吴氏守寡31年,当地官员为其事迹所感,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牌坊相等的牌坊
步行
40米   约1分钟
    建于清嘉庆三年,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史书记载,鲍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的时候外出,此后就杳无音讯。顺治三年,年仅14岁的鲍逢昌,开启了千里寻父之路。一路上沿街乞讨,终于在雁门古寺遇见了父亲,并将其带回了老家。后来母亲病重,他又割股救母,孝心感天动地。
步行
30米   约1分钟
    始建于明天启二年,清乾隆六十年重修。为旌表“工部尚书”鲍象贤平定云南叛乱,两广击退倭寇的大功而建。牌坊两侧,分别刻有“命涣丝纶”、“官联台斗”八个大字,这是皇族赐予的极高荣誉。
步行
500米   约10分钟
    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它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坊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徽商故里。
行鸽旅游App,听游世界
覆盖全球200座城、20000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