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加载中···
有历史学家说:“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领导人值得全世界人们缅怀,一位是美国的华盛顿、一位是法国的戴高乐、另一位就是中国的孙中山。”
音乐台建于1932年至1933年,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达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
1929年,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中山陵后,戴季陶和国立中山大学全体同学为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捐资铸造了这尊铜鼎,安放在中山陵前。
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处,中门的横楣的石额上,镌刻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孙中山先生平时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南京也因此而被誉为博爱之都。
陵门南面正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天下为公”四个镏金大字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屋顶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碑亭为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以花岗石建造,其中的墓碑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
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在中山陵隆重举行。全国各地都捐献了纪念物品,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献了这对紫铜铸造的铜鼎,现在大鼎已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
墓室门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圆形墓室直径18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