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加载中···
旧上海的法租界是外国人的“国中之国”,但身入其中,依然能找到老上海的中国味道。
今天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就是当年法租界公董局旧址所在,它的外形采用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因酷似美国白宫而得到“小白宫”的称号。那时的公董局就是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组织和权力机构,而总董相当于法租界最高权利长官。
当年的霞飞路,就是如今的淮海中路,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会儿,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大约4公里长的大街上名店林立、名品荟萃,尤其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
如今的上海市妇女用品商店,就是培恩公寓的旧址所在。这幢大楼建成于1930年,原本是一位法国居民的产业,后来被孔祥熙买下,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幢沿街的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建筑,它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天地是以上海石库门旧区为基础改建而成的一处休闲娱乐聚集地,这里白天可以品味下午茶,夜晚可以穿梭于各大酒吧,那红色的清水砖墙、厚重的乌漆大门,总是会让人恍然间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上海是张大千艺术生涯的起点,也是让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1923年,家道中落的张大千从四川内江来到上海,定居于西成里16号中。据说,当时有不少知名画家常常会到张大千家中做客,而张大千也十分乐得亲自下厨,款待这些为艺术而来的朋友。
重庆公寓建成于1931年,因坐落在当时的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上,所以在建成之初时又叫做吕班公寓。著名美国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在1931年前后,就曾在此居住。PS:这里还是电影色戒的取景地之一哦~
韬奋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而建立的故居性人物纪念馆。据记载,邹韬奋自民国19年搬到这里以后,一直住到民国25年,如今的故居依然按照他生前的模样陈列,摆放着他用过的笔砚和众多手稿。
郑苹如出生于1918年,是国民党元老郑英伯的二女儿。她从小聪明过人,长大后积极参加抗日运动,而且年方十九岁就被破格纳入军统局,成为一名女性特工。这间旧居,就曾见证了她跌宕起伏的军统生涯。